循序渐进,激活身体有讲究
疫情防控期间的科学健身
疫情防控期间,越来越多人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纷纷加入到健身的行列中。近来,随着健身场馆逐步开放,对喜爱健身的人来说无疑是福音。有人去公园慢跑,有人到球场投篮,有人到健身房健身塑形,按照各自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但是现阶段健身一定要注意运动风险的评估、筛查,确保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逐步恢复运动,给身体一个缓冲期。
健身要循序渐进
经历疫情,居家隔离了很长时间,很多人的运动规律习惯因此被打破,在运动场所开放后,重回运动场的人,千万不要盲目追求训练量,而要根据自己的身体体重等循序渐进的健身。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运动康复中心指导老师王国凡表示:“现在不少喜欢运动的朋友都恢复运动了,但是要注意,刚开始运动一定要慢慢来,让身体有个适应过程。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人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有一定程度下降。为了更好的恢复运动状态,建议先从中低强度有氧训练开始。”
运动究竟能不能带口罩
虽然体育场馆在逐步有序开放,但对防疫还是有相关要求,大家都应该遵守。此外,运动最好不聚集不扎堆。那么锻炼是否需要戴口罩呢?王教授给出了解答。“健身运动通常不主张戴口罩,因为运动时人体的需氧量增加,戴口罩运动会减少单位时间氧气的摄入量,使人体处于一种缺氧状态,如果运动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缺氧就会更加严重,甚至会造成心脑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如运动能力下降、胸闷、头晕等症状。但是小强度的运动如散步等戴口罩是没有问题的。”
运动不要忘了热身和放松
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放松,作为运动健身的基本要求很容易被忽视,在经历长时间的隔离期后恢复运动习惯,更需要重视这一点。王教授建议大家:“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先慢慢运动让身体热起来,达到全身微微出汗的状态。这样再做较大强度的正式运动时,不但能够表现的更好,而且不容易受伤。在运动过程中也要循序渐进,让身体慢慢适应。运动后一定要做放松运动,没有充分的放松,身体就达不到更好的恢复与提高。肌肉拉伸就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做好充分的身体放松,会让你的身体训练后酸痛反应小,恢复快,下次训练才有更好的表现。”
科学健身,安全第一
科学健身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健身,不盲目追求训练量,而根据自己的身体体重等循序渐进的健身。并不是只要运动就会对身体有益。
王教授表示:“不是所有的运动都适合所有的人,比如登山,有的膝盖不好,有软骨磨损就不适合登山这项运动,可能游泳对他更适合。但是有关节炎的,游泳这项运动就不适合开展。同样,也不是所有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适合所有的人。比如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就不能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所以我们运动要因人而异,而且还要科学运动。建议大家在开始运动前先到相关体质监测中心对身体来一次检测,再根据报告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任何运动都要遵循人体生理运动的规律,讲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同时,安全运动永远要放在第一位。不规范的盲目运动,不仅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带来运动损伤,这与我们的运动初衷是不相符的。
(杨维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