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体育+”作为推动体育文 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动能和 新模式。持续发挥“体育+”的流量效应和经济效应,坚持以体 育赛事为载体、以文化为特色、以品牌为卖点、以旅游为导向, 鼓励全民参与带动乡村全面发展,实现“体育+”与乡村文化振 兴的双向奔赴。
一 、工作与成绩
( 一)体育是流动的风景线。近年来,芜湖市体育局重点 建设乡村体育设施,改善户外运动环境,建强体育基础设施。 “小微体育公园”,“芜小园”,一个个红蓝相间的健身步道 等体育设施散落乡间,营造了“人在画中行”的体育风景线。 依托各县市区自身的资源禀赋、传统体育文化优势,打造山地 越野、圩区骑行、河湖龙舟赛、航空马拉松等一批具有地方特 色的赛事品牌。 一个个小小村镇成为焦点。湾沚区成为全国运 动健身示范区,芜湖马拉松成为2024年长三角精品赛事,三山区“中国。皖美山水”(响水涧)骑行赛,成为中国自行骑行 赛十大赛事、途居马仁山房车露营基地被评为十佳汽车露营地、 入选皖美消费新场景案例。
(二)体育流量带动经济增量。 芜湖市体育局注重体育融 合发展,树立“跟着赛事去旅游”品牌理念,推动体农旅商融 合,形成“ 一 日比赛、数日停留,多人旅游”。仅2024年芜湖 马拉松共有1.6万名跑步爱好者报名,吸引游客超10万余人,累 计带动交通、住宿、餐饮、旅游观光等消费约7800余万元;2024 年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2024中国 · 南陵“青铜杯”奎湖铁 人三项国际挑战赛、鸠江镜湖三山区举行传统龙舟赛,吸引前 往观赛的旅游人次总计达到约90万人次,流动消费5000余万元; 繁昌区途居马仁山房车露营地及湾沚区红杨山汽车房车露营 地,累计吸引旅游人次超15万人,创造消费近3000万元。
(三)体育塑造新乡村。 “新农村,新农民,新体育”。6 月10日晚,繁昌区首届乡村振兴运动会成功举办,本次乡村振 兴运动会以“新农村、新农民、新体育”为主题,大力宣传展 示繁昌广大农民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和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果。 竞赛项目包括50米搬粮食接力、50米农夫提水、男女混合拔河、 3人制篮球、三人四足、陆地龙舟、摸石过河、稻田抓鱼、翻轮 胎、射箭等。大赛赛程持续五个月,全区各村(含涉农社区)工作人员、驻村干部、选调生、乡村振兴指导员和有关群众参 赛。通过赛事举办,把更多竞技精神融入到工作实践中,凝聚 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为繁昌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 范县、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央视5套对 运动会作专题报道。
(四)体育让乡村焕发新魅力。“这就是红杨,人生飞扬”。 11月9日上午,2024年长三角汽摩联赛暨红杨山越野车王争霸 赛在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红杨山汽车体育公园燃爆激情。赛事 点燃了大众热情,将流量和经济发展相融合,推动了红杨镇及 周边餐饮、酒店、娱乐、休闲等行业的发展,同时坚定安徽省 汽车首位产业发展定位,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将越野车赛 事融入汽车产业,传播特色汽车文化,开辟了一条体汽旅发展 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体育赛事搭台、运动旅游唱戏。近年 来,湾沚区全面落实体育强国战略,立足“体旅文商”融合发 展,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体育爱 好者参加,形成了“大赛带小赛、月月有赛事”的浓郁氛围, 持续擦亮“健康湾沚”“体旅融合”靓丽名片。红杨镇作为全 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镇, 通过做强体育产业,推进体旅深度融合,形成了新年登高、农 民运动会、长三角汽摩联赛暨红杨山越野车王争霸赛、长三角自驾房车汽车集结赛等系列品牌赛事活动,实现了“体育+文化 +旅游”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长三角区域精品体育旅游目的地。
(五)体育展现乡村美好画卷。 骑乐“芜”比,相约三山。 人在画中,11月10日,2024“中国 · 皖美山水”骑行赛 · 芜湖 响水涧站暨芜湖市第二届自行车公开赛开赛。2024年“皖美山 水”骑行赛升级为“中国 · 皖美山水”骑行赛,成为国家级赛 事 ,CCTV4 中文国际栏目刊播了长达38秒的(芜湖响水涧站) 赛事新闻聚焦报道,新华网、人民网、央视频、中新网等国家、 省、市级106家媒体跟踪报道,赛事相关视频播放量和阅读量累 计300万,总转发量超85万。泊口河畔,湖光山色,魅力三山,“渔”你相约。11月19 日,2024年中华垂钓大赛安徽芜湖选拔赛暨芜湖市垂钓大赛在 三山经开区峨桥镇开赛,泊口河峨溪河成为钓鱼爱好者和游客 寄情山水的“诗与远方”。近年来,三山经开区举办了国家级、 省级、市级品牌赛事活动近百场,每年各级赛事参与总人数达 10万人。2023“皖美山水”骑行赛芜湖响水涧站创下全省业余骑 行赛规模之最,第二届芜湖 · 三山长三角象棋公开赛,参赛人 数之多、范围之广、水平之高,创下全省业余象棋赛记录。通 过骑行赛、垂钓大赛、象棋大赛、摸鱼大赛等品牌赛事的策划、落地、生效和跟踪,推动“体育+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打造 体育旅游品牌,实现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六)体育让人们记住乡愁。10月13日,“美丽乡村百姓 舞台”——红庙镇横塘村第二届体育文化节在大张自然村热力 开启。本次活动由红庙镇横塘村、无为市广场舞协会联合举办, 来自无为市各乡镇的18支广场舞队伍齐聚大张村,交流展示广 场舞魅力,更是乡村过大节。无为市体育部门聚焦“和美乡村” 建设,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多 措并举促振兴,形成了“产业兴、百姓富、治理好、乡风和” 的生动局面。10月21日,平铺镇新林社区小香薯种植基地呈现 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一场镇干部职工挖红薯竞赛在社区党组织 领办合作社小香薯种植基地举行。活动伊始,参与竞赛的干部 职工领取铁锨、箩筐等农事工具,纷纷来到红薯田间,基地工 作人员通过实践操作示范,对采挖红薯技巧及注意事项进行了 指导。此次竞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干部职工业余文化生 活,促进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让他们在体验农耕、动手实 践的过程中,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弘扬了新时代劳动精神,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二、主要问题
一是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塑; “劳动即 体育”的观念还有很大程度存在。
二是农村开展体育赛事的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 是室内体育项目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是体育与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的融合点有待进一步挖掘。 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开展,还较多依赖以上带下,农民喜闻乐 见的项目、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下一步打算
(一)持续发挥“体育+”作用。充分发挥体育流量效应和 经济效应,坚持以体育赛事为载体、以文化为特色、以品牌为 卖点、以旅游为导向,鼓励全民参与带动乡村全面发展,实现 “体育+”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双向奔赴。
(二)持续挖掘体育芜湖禀赋。体育是纽带,是动起来的 力量,一头连着过去, 一头连着未来。体育的流量带动经济的 增量与质量。有山有水有文化,大江大湖大梦想,芜湖山水秀 丽,具有很好的自然资源禀赋,下一步要充分挖掘芜湖马灯、 无为鱼灯、南陵板凳龙、茂南洪拳、木莲戏等非遗体育项目的 潜力,为乡村文化振兴作贡献。
(三)持续打造体育乡村精品赛事。让“体育+”保持热度、 火爆出圈。立足乡村实际、找准乡村定位、抓住乡村需求,打造接地气、聚人气的“体育+”赛事品牌,以特色鲜明的体育赛 事,移风易俗,培养农业农村农民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让现 代化新农人更加自信、开放、从容,塑造热爱体育的健康生活 方式,让“体育+”受到更大的欢迎。
(四)持续打造体育乡愁文化。把赛事“流量”转变为经 济“增量”,是“体育+”持续赋能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应有 之义。体育+”促进体育主题公园、水上运动目的地、特色体育 休闲小镇、户外运动功能村等体育旅游新平台建设,在满足群 众“食、住、行、游、购、娱”旅游需求的基础上,提供“商、 养、学、闲、情、奇”的旅游新体验,建设乡村推动乡村休闲 生活与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增强群众凝聚力、自豪感,让“体 育+”留得住乡愁,群众记得住乡愁,形成关注乡村、热爱乡村、 归航乡村和建设乡村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