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局2025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12-26 14:39信息来源: 芜湖市体育局阅读次数:编辑:市体育局 字体:【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体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努力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落实落地上持续用力,切实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到推动体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各个方面。

(二)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的体育设施。合理配置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资源,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持续推动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市、县市区、镇街、行政村(社区)四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0-15分钟健身圈”;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监督检查机制,加大设施器材管理维护的资金保障。推动体卫融合更加深化。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国家体质达标测验,积极推进县(区、市)全面建成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提高健身指导科学化水平。丰富群众赛事活动。加快培育和打造自主品牌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积极承办“中国·皖美山水”骑行赛、龙舟赛以及“和美乡村”篮球赛等品牌赛事,全力办好新年登高、全民健身大拜年等全民健身主题活动。

(三)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加强竞技体育‘育训战’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育训战”一条龙管理体系,确保省运会金牌榜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做好“三个坚持”。坚持“体教融合”,配合市教育部门增加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掌握12项运动技能。加强业务指导,夯实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为重点的“主育基地”;坚持“开门开放”,打造以各级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企业为重点的“主训基地”。开放运动员、教练员注册,完善参赛选拔制度,贯通社会力量合办、协办、联办运动项目队途径,推动体育行政部门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训,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结合自身优势“市队县办”;坚持“锻长补短”,建强以市青少年体校、市城南实验中学(市体育运动学校)为重点的“主战基地”。继续巩固射击、游泳、摔跤等优势项目,加大对田径、体操、水上等基础大项和“三大球”的投入,提高成材率,争取我市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大赛上有所斩获。

(四)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体育发展与“人民城市”建设有机融合。继续推进大型场馆和专业化单项体育运动场馆建设。争取上级支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一方面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另一方面动员各县市区和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单项体育运动场馆;对于在建的市游泳跳水馆,积极与发改、财政等部门沟通,争取早日恢复施工;对奥体中心设备设施老化特别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行梳理、排查,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更新完善。大力推进市体校选址新建工作。尽快确定新体校项目的选址,启动项目设计、概算等前期工作,在建设资金形成闭环的情况下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大对体校临时过渡期间改善训练条件的财政支持力度。

(五)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全力保障体育领域生产安全。全面提升法治水平。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加强体育系统执法队伍建设;推进全市体育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和规范体育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化、常态化。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场所、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市青少年体校射击馆等重点部位、重点领域的安全检查力度;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加强政务网站和新媒体管理,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体育行风建设。持续巩固深化足球领域“以案促改促治、整顿行风、净化足球政治生态”专项行动成果,坚决纠正体育行业不正之风,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建立完善赛风赛纪、反兴奋剂、党风廉政等方面常态化、长效化监督机制。